热门搜索: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SR552聚,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化学式为(C3H6)n,密度为0.89~0.91g/cm3,易燃,熔点189℃,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 。在80℃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溶剂的腐蚀,能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分解。聚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
性能:电性能:它的介电系数较高,而且随温度的上升,能用来制作受热的电气绝缘制品。其击穿电压也高,适合用作电气配件等。抗电压、耐电弧性好,但静电度高,与铜接触易老化。热性能: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可以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也不变形。脆化温度为-35℃,在低
于-35℃会发生脆化,耐寒性不如聚。对于聚玻璃化温度的报道值有一18qC, OqC, 5℃等,因此人们采用不同试样,其中所含晶相与无定形相的比例不同,使分子链中无定形部分链长不同所致。聚的熔融温度比聚约提高40一50%,约为164一170℃, **等规度聚熔点为176℃。化学稳定性:聚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聚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
废旧PP再资源化技术:聚(PP)是目前*二大通用塑料,随着建筑、汽车、家电和包装等行业的发展,废旧PP成为近年来产量较大的废弃高分子材料之一。目前,处理废旧PP的途径主要有:焚烧供能、催化裂解制备燃料、直接利用和再资源化。废旧PP再资源化技术不断发展,采用与其他聚合物合金化或与填料复合化,可明显改善废旧PP的加工性能、热性能、物理和力学性能,实现废旧PP的高性能化。**填料复合化:常见**填料包括木粉与木纤维、淀粉、麦秸、麻纤维和废弃报纸等。有对木质纤维填充废旧PP微孔发泡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熔融温度180℃,保压压力12.5MPa时,微孔结构均匀分布。由于微孔结构能够延长裂缝的传播路径,吸收外界冲击能量,从而提高冲击强度。 **纤维是新兴的废旧PP填充材料,针对其高吸水性以及与废旧PP的不相容性,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是实现**纤维填充废旧PP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主要方法。另外,废弃涤纶也可用于改性废旧PP,有学者研究了β-成核废旧PP/废弃涤纶织物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废弃涤纶和β-成核剂对废旧PP结晶均具有异相成核作用,提高废旧PP结晶温度,并诱导形成β晶。
北欧化工PP具体型号及性能: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D233CF | PP | 韧性好;可热封;高光泽; Med.-Wi... | 工程应用;电影; 食品包装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P 968 | PP | 高度结晶;可回收材料;紫外线稳定 | 汽车应用;汽车内饰件...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R533 | PP | 良好的抗冲击性;刚性好;低温... | 汽车应用;汽车保险杠;汽车...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R552 | PP | 高抗冲击性;低收缩率;可回收... | 汽车应用;汽车保险杠;汽车...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R562 | PP | 高抗冲击性;可回收材料;抗紫外线 | 汽车应用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SR576 | PP | 刚性好;高抗冲击性;可回收... | 汽车保险杠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TB331 | PP | 可回收材料 | 汽车应用;汽车外饰;...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TD210BF | PP | 中广分子量分布;可回收材料 | 电影; 食品包装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TD215BF | PP | 中广分子量分布;可回收材料 | 电影; 食品包装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TD310BF | PP | 防堵;良好的光学性能;良好的过程... | 电影; 食品包装;层压板;无取向膜...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TD315BF | PP | 防堵;优异的印刷适性;好光学... | 电影; 食品包装;层压板;无取向膜... |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SR552发展简史:1954年G·纳塔首先将聚合成聚(采用铝钛的氯化物做催化剂),并创立了定向聚合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57年意大利的蒙特卡提尼公司和美国赫克勒斯(Hecules)公司分别建立了6000t/a和9000t/a的聚生产装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80年代至今,聚产量在合成树脂中居于**,现在仅低于聚,居*2位。 中国于1962年开始研究聚生产工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聚在中国发展迅速。我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关于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先后建立了燕山、扬子、辽阳等一批大中型聚生产设施,各地也兴建了大量小型散装聚生产设施,并对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产规模的大幅度增加,促使我国聚树脂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2年,我国PP生产能力达到1296.7万吨。 2015年,我国PP产能为2013万吨/年。
聚改性;针对聚在低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差、耐候性不佳、表面装饰性差以及在电、磁、光、热、燃烧等方面的功能性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对聚加以改性,成为当前塑料加工发展较为活跃的,取得成果较为丰盛的领域。 PP化学改性:通过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接枝改性、添加成核剂等使聚高分子组分与大分子结构或晶体构型发生改变而提高其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老化性等性能,提升其综合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1)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采用茂金属等催化剂在单体合成阶段进行的改性。当单体聚合时,加入的烯烃类单体与之进行共聚,聚合得到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等,均聚PP的机械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都得以提升。茂金属催化剂形成的络合物是以不规则形状受到一定限制的过渡状态作为单一活性中心,达到精确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含量、主链上的分布和高聚物晶型结构。(2)接枝改性:PP(聚)树脂分子呈非极性结晶型线型结构,表面活性低,无极性。存在表面印刷性不良;涂布粘接不良;与极性高聚物难以共混;与极性增强纤维、填料难以相容的缺点。(3)交联改性主要是把线型或者是枝状的聚合物通过交联的方法改性成为网状结构的聚合物。PP(聚)交联改性可以使其力学性能、耐热性以及形态稳定性得到改善,成型周期缩短。聚交联改性主要方法有化学交联改性、辐射交联改性,它们主要区别在于交联机理不同、活性源不同;化学交联改性是通过添加交联助剂来实现聚改性,辐射交联改性主要是通过强辐射或强光来实现,由于辐射交联改性对PP厚度要求使得该法普及困难。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SR552用途分配:欧美各国用于注塑制品占总消费量的50%,主要用作汽车、电器的零部件,各种容器、家具、包装材料和医疗器材等;薄膜占8%~15%,聚纤维(中国习称丙纶)占8%~10%;建筑等用的管材和板材占10%~15%,其他为10%~12%。中国目前用于编织制品的量占40%~45%,其次是薄膜和注射制品占40%左右;丙纶及其他占10%~20%。我国主要将聚这种材料应用在食品包装、家用物品、汽车、光纤等领域。纺织和印刷工业:聚是合成纤维的原料,丙纶纤维被广泛用于制作轻质美观的耐用纺织用品,应用聚材料印刷出的画面特别光亮、鲜艳、美观。纺织和印刷工业:聚是合成纤维的原料,丙纶纤维被广泛用于制作轻质美观的耐用纺织用品,应用聚材料印刷出的画面特别光亮、鲜艳、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