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BJ998MO聚简称PP,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 聚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这使得聚自问世以来,便迅速在机械、建筑、纺织、包装、汽车、电子电器、农林渔业和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 随着我国包装、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快速的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而且因为其具有可塑性,聚材料正逐步替代木制产品,高强度韧性和高耐磨性能已逐步取代金属的机械功能。 另外聚具有良好的接枝和复合功能,在混凝土、纺织、包装和农林渔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小鼠以8g/kg剂量灌胃1~5次,未引起明显中毒症状。大鼠吸入聚加热至210~220℃时的分解产物30次,每次2h,出现眼粘膜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与聚相同禁止用其再生制品盛装食品。
生产工艺:聚树脂是四大通用型热塑性树脂(聚、聚、聚、聚)之一,以为原料,为共聚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制得。世界上用于生产聚的工艺方法按类别划分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液相本体法:含液相气相组合式,液相本体法聚生产工艺是聚生产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工艺。该生产工艺是聚195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七年之后问世的。 采用液相本体法生产聚,是在反应体系中不加任何其他溶剂,将催化剂直接分散在液相中进行液相本体聚合反应。聚合物从液相中不断析出,以细颗粒状悬浮在液相中。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先进的聚工业生产方法。液相本体法工艺代表着八十年代国际上聚生产的新技术、新水平。工艺特点:(1)系统中不加溶剂,单体以液相状态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液相本体聚合,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气相共聚;(2)流程简单,设备少、投资省,动力消耗及生产成本低;(3)均聚采用釜式搅拌反应器(Hypol工艺),或环管反应器(Spheripol工艺),无规共聚和嵌段共聚均在搅拌式流化床中进行。采用液相本体法的典型代表是BASELL公司的Spherizone液相本体法工艺。Spherizone是一种气相循环技术,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可生产出保持韧性和加工性能同时又具有高结晶度、刚性和更加均一的聚合体。
北欧化工PP具体型号及性能:
Borealis 北欧化工PP BJ380MO | PP | 抗静电;嵌段共聚物;成型周期快;G... | 帽; 容器;家庭用品; 薄壁零件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BJ400HP | PP | 良好的感官特性;低排放;低电压... | 汽车应用;汽车仪表盘... |
Borealis 北欧化工PP BJ998MO | PP | 抗静电;共聚物;良好的流动性;良好的抗冲击... | 关闭;容器;盖子;薄壁容器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EE002AE | PP | 可回收材料 | 汽车保险杠;汽车外饰件;汽车...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EE189HPB | PP | 良好的抗冲击性;良好的抗划伤性;G... | 汽车应用;汽车内饰件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EF015AE | PP | 良好的表面光洁度;高流动性; 可回收材料 | 汽车应用;汽车保险杠;汽车...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FR4850 | PP | 不易燃的; 无卤 | 汽车应用;电线电缆应用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FR4852 | PP | 不易燃的; 无卤 | 汽车应用;电线电缆应用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HA104E | PP | 高流动性; 高抗冲击性;高分子... | 配件;管道; 简介; 床单 |
Borealis 北欧化工 PP HA507MO | PP | 耐化学性;良好的加工性;热刺... | 工业应用;床单 |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BJ998MO性能:建筑业:聚纤维是所有化学纤维中是较轻的,其密度为(0.90~0.92)g/cm3,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化学品性和抗微生物性好及价格低等优点,用玻璃纤维增强改性或用橡胶、SBS改性过的聚被大量用于制作建筑工程模板发泡后的聚可用于制作装饰材料。发生地震时,聚纤维陶粒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为塑性破坏,无碎块剥落。选用聚纤维陶粒混凝土比素陶粒混凝土更安全。纺织和印刷工业:聚是合成纤维的原料,丙纶纤维被广泛用于制作轻质美观的耐用纺织用品,应用聚材料印刷出的画面特别光亮、鲜艳、美观。
废旧PP再资源化技术:聚(PP)是目前*二大通用塑料,随着建筑、汽车、家电和包装等行业的发展,废PP成为近年来产量较大的废弃高分子材料之一。目前,处理废旧PP的途径主要有:焚烧供能、催化裂解制备燃料、直接利用和再资源化。考虑处理废旧PP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成本、能量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再资源化是目前较常用、有效和较为提倡的处理废旧PP途径。 由于使用过程中受光、热、氧和外力等因素影响,PP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制品变黄、变脆、甚至开裂,导致PP韧性、尺寸稳定性、热氧稳定性和可加工性等明显变差,直接使用废旧PP制造制品难以满足加工和使用过程的要求。因此,废旧PP再资源化技术不断发展,采用与其他聚合物合金化或与填料复合化,可明显改善废旧PP的加工性能、热性能、物理和力学性能,实现废旧PP的高性能化。
北欧化工PP Borealis BJ998MO聚改性;针对聚在低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差、耐候性不佳、表面装饰性差以及在电、磁、光、热、燃烧等方面的功能性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对聚加以改性,成为当前塑料加工发展较为活跃的,取得成果较为丰盛的领域。PP物理改性:在混合、混炼过程中向PP(聚)基体中添加**或无机助剂等得到性能优异的PP复合材料,主要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等。(1)填充改性:在PP成型过程中,将盐、碳酸钙、二氧化硅、纤维素、玻璃纤维等填料填充于聚合物中,达到PP耐热性提高、成本降低、刚性提高、成型收缩率降低等,但PP冲击强度、伸长率也会随之降低。(2)共混改性:将PP(聚)与聚、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等共混,达到提升PP性能的改性方法。共混改性是在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等加工设备中完成,工艺过程易调控,生产周期短、耗资少,可改进PP的着色性、加工性、抗静电性、耐冲击性等多种性能。聚合物共混可以综合各组分的**性能,弥补各组分性能上的不足,共混物综合性能明显提升,但共混改性PP的耐低温性、耐老化性仍然不甚理想。(3)增强改性:纤维状材料加入到塑料中,可以显著提高塑料材料的强度,故称之为增强改性。大径厚比的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塑料材料的弯曲模量(刚性),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增强改性。 PP(聚)的增强改性中应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此外还有碳纤维、**纤维、硼纤维、晶须等。玻璃纤维增强PP中,用得较多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和中碱玻璃纤维,其中无碱玻璃纤维的用量较大。玻纤的直径控制在6~15μm范围内,玻纤的长度必须保证在0.25~0.76mm,这样既能够保证制品性能,又能使玻纤分散良好。一般认为制品中的玻纤长度大于0.2 mm时才有改性效果。玻纤含量(质量分数)在10%~30%为佳,**过40%时性能下降。另外,添加**类偶联剂能使玻璃纤维和PP两者形成良好界面,提高复合体系的弯曲模量、硬度、负荷变形温度,特别是尺寸稳定性。由于玻纤增强PP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和耐热性,且玻纤增强PP的耐水蒸汽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蠕变性都很好,在许多场合可以作为工程塑料使用,如风扇叶片、暖风机格栅、叶轮泵、灯罩、电炉和加热器外壳等等。 聚在生产数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性能上不断出新,使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变化,近年来或者通过在聚合反应时加以改进,或者在聚合后造粒时采取措施,有一些更具*特性能的聚新的品种问世,如透明聚、高熔体强度聚等。 透明改性;PP(聚)的结晶是造成不透明的主要原因,利用急冷冻结PP的结晶趋向,可以得到透明的薄膜,但有一定壁厚的制品,因热传导需要时间,芯层不可能迅速被冷却冻结,因此对于有一定厚度的制品不能指望用急冷的办法提高透明度,必须从PP的结晶规律和影响因素入手。经一定技术手段得到的改性PP,可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度,甚至可以和典型的透明塑料(如PET、PVC、PS等)相媲美。透明PP更为优越的是热变形温度高,一般可**110℃,有的甚至可达135℃,而上述三种透明塑料的热变形温度都低于90℃。由于透明PP的性能优势明显,近年来在**都得以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从家庭日用品到医疗器械,从包装用品到耐热器皿(微波炉加热用),都在大量使用。 PP的透明性提高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采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出具有透明性的PP;(2)通过无规共聚得到透明性PP;(3)在普通聚中加入透明改性剂(主要是成核剂)提高其透明性.